一篇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的论文“火”了。
其中的插图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大鼠长出了巨大的四个睾丸和阴茎,细胞信号传导图像电路板,而“撒了糖屑的甜甜圈”更是让人们不知所云。很难想象,这些荒谬的插图能够出现在本该严谨的学术期刊中。作者在文中坦承,这些图片由人工智能绘图工具Midjourney生成。
2024年2月13日,这篇论文在线发布于开放获取期刊Front. Cell Dev. Biol.。该刊关注发育生物学,目前影响因子5.5。论文作者是来自西安市红会医院的郭昕宇(Xinyu Guo)、董亮(Liang Dong)和郝定均(Dingjun Hao),通讯作者郝定均是西安市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院长,同时是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博士生导师。
郝定均官网简介
在引发关注后,期刊反应倒也迅速,仅仅发表3天,这篇题为《精原干细胞的细胞功能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的综述即于2月16日官宣撤稿。在撤稿声明中,编辑部表示,文章发表后,有关其人工智能生成图表性质的担忧被提出,“该文章未达到本刊编辑和科学严谨标准,因此文章已被撤回”。
然而疑问仍存:该文收稿日期是2023年11月17日,接收日期是2023年12月28日,在这40天内编辑部是否采取了严格的同行评议?这些显而易见的硬伤是如何逃过编辑和审稿人“火眼金睛”的?
撤稿声明
令人震惊的大鼠
综述中共有3幅/组插图,都充满了槽点。学术侦探Elisabeth Bik评论说, 这些由Midjourney生成的插图漂亮但无意义,在解剖学和科学上都是不正确的,同时作者附上的文本标签更是让人难以理解。
图源:论文插图1
图源:Elisabeth Bik
比如,插图1显示的是从大鼠睾丸中分离、纯化和培养的精原干细胞。这只大鼠保持着像松鼠一样的坐姿,解剖图显示,它有4个巨大的睾丸(一般情况下大鼠只有2个睾丸)和一个大得吓人的阴茎。不仅如此,右下方的图中,干细胞在培养皿中宛若可以用勺子进食的食物。
图中给出的标签如“testtomcels”、“senctolic”、“dissilced”、“iollotte sserotgomar”和“diƨlocttal Stells”都是莫须有的新词,右下方标签把“干细胞”(stem cells)都写错了。Bik不无调侃地说,至少“大鼠”(rat)这个词是正确的。
图源:论文插图2
图源:Elisabeth Bik
图源:Elisabeth Bik
图源:Elisabeth Bik
插图2则是JAK-STAT信号通路示意图。在这幅酷似电路板的示意图中,下方的线状缠绕貌似筷子捞面条,也有网友打趣说:“我喜欢图中间撒着糖屑的甜甜圈。”该图上方更是赫然出现了粪便一般的图像。
图源:论文插图3
图源:Elisabeth Bik
插图3是JAK/STAT信号通路对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Bik则将其看成了一堆带有粉色萨拉米香肠和蓝色西红柿的披萨。
当然,所有这些插图中都包含着让人看不懂的新词标签。
所有这些,显然与这份“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发育生物学期刊”定位不符。
蹊跷的评审
众多矛头对准了编辑和审稿人:这些拙劣的插图是如何逃过同行评议的?
在Front. Cell Dev. Biol.发表的论文,编辑和审稿人的姓名和隶属关系是公开的。
这篇争议综述的编辑是印度国家乳品研究所Arumugam Kumaresan博士,审稿人是印度国家动物营养和生理学研究所Binsila B. Krishnan博士和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Jingbo Dai博士。
出版方Frontiers在2月16日的一份声明中称,其调查显示,其中一位审稿人提出了对插图的合理担忧并要求作者进行修订,作者未能对这些要求做出回应,“我们正在调查未能对作者未遵循审稿人要求而采取行动的原因”。
声明截图
Bik批评说:事实上,这篇论文是一个令人悲哀的案例,科学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在接收和发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垃圾论文时表现得有多么幼稚……如果这样拙劣的插图能够如此轻松地通过同行评审,更逼真的人工智能生成的图表很可能已经渗透到科学文献中。
截至发稿,论文通讯作者郝定均、期刊编辑Arumugam Kumaresan和审稿人Binsila B. Krishnan、Jingbo Dai均未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请求作出回应。
参考资料: